小時侯,最盼望過年,過年不但有新衣服穿,還有平常難得能吃到的好吃的。年將至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準(zhǔn)備過年的物品,蒸饅頭、包豆包、炸丸子、炸套果,忙的不亦樂乎。我最愛吃的就是炸套果。這道炸套果是很傳統(tǒng)的小吃,在我老家過年幾乎家家都做,滿街飄香。
在我小時侯,各家的主婦們往往會選一個晴朗的日子做炸套果。頭天把年糕泡軟,放入面粉和面,一般做兩種味道的,甜的加糖和少許白芝麻,咸的加鹽和少許的黑芝麻。主婦們把面搟薄搟成一個大餅。搟面的工作要求很高,厚薄要恰到好處———太厚不容易炸透,太薄又容易炸糊。我的母親心靈手巧又熱心,搟好自己家的后會幫助鄰居大嬸子、大娘們,一邊聊著家常,一邊搟面,院子里洋溢著歡樂。
面搟好后,把面卷在搟面杖上用刀在搟面杖上一切,切成一沓長條,再切成餛飩皮一般大小。在面皮中間切三刀,然后從中間套一下。這樣的半成品我們叫做“炸果坯子”,炸果坯子要擺在蓋墊上放在通風(fēng)處涼曬。本來軟軟的炸果坯子經(jīng)過幾天風(fēng)吹日曬就變干了。然后柴火劈好,漏勺找出,盛炸果的大盆也準(zhǔn)備好。炸果坯子就要變成美食了。在我們家通常是父親燒火、母親來炸。父親小心地?zé)?mdash;——火太旺容易炸糊,火不旺又容易炸硬。母親手腳麻利地把一個個炸果坯子放入油鍋翻幾下,控一控油倒入盆里,再把新的炸果坯子放入油鍋。火苗在灶膛里跳躍著,油在鍋里翻滾著,炸果們則在激動地“舞蹈”著。我們兄妹幾個時不時跑進(jìn)去抓一把炸果出來,“小心,別燙著”,母親的叮嚀還沒說完,我們已經(jīng)跑出去和伙伴們玩了。
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,吃著炸套果、嗑著瓜子、聊著家常,其樂融融。吃剩的炸果放在塑料袋里,扎上口可以吃到正月。
后來我出嫁了,我們老家有個規(guī)矩,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三十、初一。知道我愛吃炸果,每年初二回娘家母親都會給我?guī)弦淮蟀R粋€春節(jié)下來,總有炸套果的香味在舌邊纏繞,這種味道里寄托著家的溫暖。(白玉榮 離退部)